【科技专论】科技体制改革的“四轮驱动”
我国从“自我封闭主义”转向“技术开放主义”,从“技术民族主义”转向“技术全球主义”,是我国从“科技边缘化者”迅速成长为“世界科技大国”最重要的成功经验。
人是科学技术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凡是科学技术事业取得成就的地方,就是由于调动和激励了人才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以来持续的科技体制改革,释放了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实现了科技实力的跃升,优化了科技力量的结构,健全了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完善了国家创新体系,使科技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成功的因素,主要在于政府推动、开放驱动、市场牵动、人才能动等“四轮驱动”。
政府推动
政府推动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均根据科技发展环境的变迁,引导了科技发展的基本方向,加速了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国家先后确立了“面向、依靠”“科教兴国”“自主创新”等重大科技发展战略方针,先后于1985年、1995年、1999年、2006年和2012年发布了5个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在不同阶段都对改革方针、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做出具体部署。国务院总理亲自兼任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是一个有效的体制安排。二是营造科技创新环境。安全的投资环境、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有利的创业环境和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有利于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成长与发展,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迅速传播和应用,也有利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国家制定的涉及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对外合作、人才队伍、知识产权、条件平台等配套政策,把科技力量引导到国家战略导向的目标上。三是提供研究与开发资金。国家科技投入增长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投资于重大科技活动,直接推动中国科技的发展,比如,“科技举国体制”将有限的资源向战略目标领域动员和集中,能够高效地解决重大科技课题。另一方面,带动了全社会对科技的投入。我国科技投入逐年增长,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增加到2013年的2.09%,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四是探索科技体制改革路径。本着试点先行的原则,探索思路,积累经验,然后再逐步推进,保证了改革推进过程总体平稳顺利。我国采取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局部突破式”的变迁路径,如2009年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从加强基础研究工作的“973计划”到打造世界一流大学的“985计划”等一系列政策等。
开放驱动
中国的经济发展令全世界瞩目,许多学者认为这一经济追赶奇迹不是创新的驱动而是外资、国外技术的推动。科技全球化促使了中国科技发展从“自我开发”传统方式向“引进开发”模式的重大转变,利用全球的科技资源、市场资源、人才资源和金融资源,以共享的方式参与全球创新。进而使我国从“自我封闭主义”转向“技术开放主义”,从“技术民族主义”转向“技术全球主义”,也是我国从“科技边缘化者”迅速成长为“世界科技大国”最重要的成功经验。由于全球产业链的细化,虽然很多产品并非由中国研发,但中国企业却能够更快、更好地改善既有产品、流程和服务,进而形成以整合现有技术和快速应变为特征的二次创新能力。
市场牵动
市场是技术创新的取向,只有市场接受的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才是有生命力的。形成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和强化创新主体,它促使科技创新活动由计划经济机制转向市场经济机制,科技创新主体由国有科研机构转向竞争市场中的企业等。企业成为科技研发投入的主体。企业R&D支出不仅产生了技术创新,而且也增强了企业获取、利用和进一步开发外部知识的能力。企业也成为科技研发产出的主体,还成为科技需求的主体。目前,我国研发投入超过70%来自企业,研发人员超过70%活跃在企业,发明专利超过70%归企业所有。
人才能动
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科研工作中,“人”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设备、材料、经费虽然是重要资源,但这些资源如何使用须由人员来决定,而科研方案的制定、科研结果的产出更需要科研人员的创新思维。“使科学技术人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是科技体制改革的目的之一。人是科学技术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凡是科学技术事业取得成就的地方,就是由于调动和激励了人才的积极性,如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实行能力本位的选人用人机制、科学高效的资源配置机制、科研至上的行政管理机制、权威内行的学术评价机制,在“出机制、出成果、出人才”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广东珠三角地区涌现出一批以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华大基因研究院、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等为典型代表的新兴研发机构,激发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国科技领域的改革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四轮驱动”进行,使科技发挥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但“四轮”本身也存在需要加以注意的问题。比如:政府推动方面,政府不宜随意插手干预具体的科技工作;开放驱动方面,不可能仅仅依靠引进技术来满足自身科技需求,科技创新要实现从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的转变;市场牵动方面,企业还称不上是真正的技术创新主体;人才能动方面,科技人才从事原创研究并取得原创成果的激励机制需要完善。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黄涛)
1、【科技评论】十大超越人类极限的未来技术(20141101)
2、【科技评论】德国已经进入制造4.0时代,中国还要泡沫多久?(20141109)
3、【特别推荐】30张PPT告诉你真正的“工业4.0” (20141125)
4、【热点推荐】审稿大牛给出的论文写作建议,超级实用(20141111)
5、【科技专论】人民日报:科技经费管理要尊重创新规律(20141108)
6、【特别推荐】2014年中国大学研究生教育排行榜揭晓,看看你的母校排名如何?(20141101)
7、【特别推荐】高等物理学家天才群(20141123)
8、【科技资讯】新科技成果转化法:教授可以离岗创业(20141122)
9、【科技专论】人民日报:改一改科技评价“指挥棒”(20141111)
10、【特别推荐】大学之殇,并非源自教授失德(20141117)